話說今年年初四自駕環遊新界時,老妻的妹妹談起她正計劃3月會與朋友到摩洛哥旅行,老妻即時說也想加入,以慶祝我倆今年結婚40週年。其後,老妻另一個妹妹知悉後,也表示有興趣,於是,三對夫婦加兩個朋友一行8人,參加了「美麗華旅遊」旅行社的「摩洛哥10天團」。
很多人混淆了「摩洛哥」(Morocco)和「摩納哥」(Monaco)這兩個國家,摩納哥地處歐洲,位於法國南部,面臨地中海,面積只有2.08平方公里(香港長洲島的2.46平方公里也比她大一點點),是一個典型的袖珍國家,主要靠蒙地卡羅賭場及觀光事業維持國家收入。
而我們今次去的摩洛哥,全名摩洛哥王國(Kingdom of Morocco),位於非洲西北角,東部與阿爾及利亞接壤,南部是有領土爭議但為其實際管轄的西撒哈拉地區,西部面臨大西洋,北部隔著直布羅陀海峽及地中海與葡萄牙、西班牙相望,是一個阿拉伯國家,首都是拉巴特。
摩洛哥地形複雜,中部和北部為峻峭及斜貫全境的阿特拉斯山脈(Atlas Mountains),最高點4,165米,東部和南部是高原和撒哈拉沙漠,西北沿海一帶為狹長而低緩的平原。由於阿特拉斯山脈阻擋了南部撒哈拉沙漠的熱浪,摩洛哥西北面常年氣候宜人,花木茂盛,有「北非花園」的美稱。
摩洛哥是世界級旅遊勝地,紅白黑藍四大皇城是旅遊者必到之地,四個歷史首都:紅色皇城馬拉喀什、白色皇城拉巴特、黑色皇城梅克內斯,藍色皇城菲斯,其中拉巴特現今仍為摩洛哥首都。四大皇城在摩洛哥的歷史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,並且均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。我們今次的行程,原本四大皇城都會去的,可惜導遊說梅克內斯古城正在維修,所以臨時取消了行程,只去了紅白藍三個皇城。
Day 1(08/03/2023 星期三)
乘搭土耳其航空公司23:30班機出發。
Day 2(09/03/2023 星期四)
上午06:10抵達土耳其的伊斯坦堡機場,等了5小時,11:00轉機,13:50抵達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加穆罕默德五世國際機場。
卡薩布蘭加(Casablanca)位於大西洋岸邊,原名達爾貝達(Dar el Beida),意為「白色的房子」,是摩洛哥的最大城市和主要港口,也是摩洛哥的商業金融中心。18世紀末,西班牙殖民者取得了達爾貝達的貿易特權,將其更名為 Casablanca,西班牙語的 Casa 是房子,Blanca 是白色,同樣意為「白色的房子」。一部1942年的美國愛情電影《北非諜影》,是電影史上最成功的經典電影之一,故事背景就是在此。
離開機場,先到穆罕默德五世廣場遊覽,穆罕默德五世廣場(Square of Mohammed V)俗稱鴿子廣場,數不清的鴿子在這裡巡遊和覓食,中間有一個圓形噴泉。因為市政府、高等法院、警察局、舊總督府等政府部門都進駐在廣場四周的二十年代建築物裡,所以這裡就成了卡薩布蘭加的行政中心。
然後入住 Movenpick Hotel,晚餐在酒店餐廳食自助餐,此餐廳食物選擇不多而且不夠熱,差評!
![]() |
土耳其的伊斯坦堡機場。 |
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加穆罕默德五世國際機場。 |
摩洛哥人愛貓,所以周圍都見到貓的蹤影。 |
卡薩布蘭加市內的電車路。 |
![]() |
穆罕默德五世廣場(Square of Mohammed V)。 |
鴿子遍地。 |
電線上也站滿鴿子。 |
入住 Movenpick Hotel。 |
Day 3(10/03/2023 星期五)
在酒店食完早餐,就開始遊覽卡薩布蘭加,先到號稱世界第三大清真寺,哈桑二世清真寺(Hassan II Mosque 或譯作哈辛二世清真寺)參觀,此寺由摩洛哥前國王哈桑二世修建以慶祝自己六十大壽。清真寺主體連同廣場共佔地9公頃,有三分之二的面積建於大西洋海岸填海所造的土地上,寺內可容納2.5萬人,加上戶外廣場可供超過10.5萬名信徒禮拜,是世界上現代化程度最高的清真寺,也是世界上少數容許非穆斯林進入參觀的清真寺。
離開卡薩布蘭加前,旅遊巴士停在市內大西洋岸邊讓我們拍照,然後向下一個城市拉巴特進發。
拉巴特(Rabat),是摩洛哥的首都,濱臨大西洋,是全國政治、文化的中心。拉巴特舊城區,稱為白色皇城,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「世界文化遺產」。
中午抵達拉巴特,在布賴格賴格河邊一間叫 MarinaSla 的餐廳午餐,食炸海鮮,味道不錯!
午餐後,到烏達雅城堡參觀,烏達雅城堡(Kasbah of the Udayas)建於12世紀,位於拉巴特老城區東面,踞布賴格賴格河入海處,矗立於大西洋海岬的崖壁上,為一古城堡建築群,是堅守著河流入海的軍事要塞。
然後,到穆罕默德五世皇陵和哈辛塔遊覽。穆罕默德五世皇陵(Mausoleum of Mohammed V),安葬有已故摩洛哥國王穆罕默德五世和他的兩個兒子,國王哈辛二世和阿卜杜拉王子。可惜皇陵現時不開放,只能在外面拍拍照。陵墓入口處的皇家騎兵,身穿鮮艷奪目的軍服,是遊客爭相拍照的目標。
而陵寢正前方就是象徵拉巴特的哈辛塔(Hassan Tower)及哈辛清真寺(Hassan mosque)遺址,哈辛塔是拉巴特一座未完工清真寺的宣禮塔,於12世紀末由穆瓦希德王朝的曼索爾蘇丹所建,當時蘇丹打算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,讓所有的軍隊在此禱告,無奈因戰亂頻繁、資金籌集困難及建造者去世等因素,使宣禮塔的建造停止,原本計劃興建86米宣禮塔的高度亦因此停留在44米至今;而在宣禮塔前原本已差不多建好的清真寺,又因1755年以葡萄牙里斯本為震央的9級大地震而崩塌,現在就只剩下312支斷柱和幾幅破爛圍牆以供憑弔。
今天最後的景點,拉巴特皇宮始建於1785年,只是如今所見的,是1864年在舊皇宮遺址上重建的,典型的阿拉伯宮殿建築,皇宮大道寬廣而筆直,廣場四周有古炮,中央有一個很大的圓形噴水池。皇宮守衛森嚴,不可靠近,不可以長時間駐足張望,也不允許拍照。所謂「參觀」,只不過在大門外張望而已。我們參觀時,剛好有馬匹巡遊和戶外音樂表演,我們看了一會才離開,入住 Hotel Farah。
早晨的卡薩布蘭加。 |
哈桑二世清真寺(Hassan II Mosque) |
哈桑二世清真寺內大殿,正前方是聖城麥加的方向。 |
大殿左右兩邊的閣樓,建有屏風,專為婦女而設,因穆斯林的教義,男女有別,所以做禮拜也要分隔開。 |
剛巧遇上也來參觀哈桑二世清真寺的摩洛哥學生,大家拍照留念。 |
進入清真寺必須脫鞋,所以每人都手提膠袋,挽著自己的臭鞋。 |
信眾參加禮拜前,必須要先進行「小淨」,清洗口、鼻、臉、手、腳,大殿下層就設有大量水池和水龍頭供信眾使用。 |
哈桑二世清真寺建在大西洋岸邊填海得來的土地上。 |
廣場可容納8萬信眾同時禮拜。 |
卡薩布蘭加市內大西洋岸邊。 |
一望無際的大西洋。 |
往拉巴特途中,路邊的學校正在放學。 |
抵達拉巴特,前往午餐,後面就是餐廳。 |
![]() |
在布賴格賴格河邊一間叫 MarinaSla 的餐廳午餐,食炸海鮮。 |
天使展翅! |
在布賴格賴格河邊。 |
到烏達雅城堡參觀。 |
烏達雅城堡(Kasbah of the Udayas) |
烏達雅城堡(Kasbah of the Udayas) |
烏達雅城堡內。 |
烏達雅城堡踞布賴格賴格河入海處,矗立於大西洋海岬的崖壁上。 |
穆罕默德五世皇陵和哈辛塔入口處。 |
哈辛塔(Hassan Tower)及哈辛清真寺(Hassan mosque)遺址。 |
穆罕默德五世皇陵 |
半截哈辛塔(Hassan Tower) |
穆罕默德五世皇陵(Mausoleum of Mohammed V) |
拉巴特皇宮 |
皇宮裡馬匹巡遊。 |
Hotel Farah |
Day 4(11/03/2023 星期六)
今天7:30出發,由拉巴特前往舍夫沙萬,途經艾西拉(Asilah),這是一個小漁村,位於大西洋海岸,有美麗的沙灘,房屋大多以白色為主、藍色為輔,藍白相間,充滿地中海風情,吸引大量遊客。此外,這裡也是藝術家的天堂,到處繪有壁畫,藝術家們在街道兩旁展示他們的作品,有「摩洛哥的藝術之城」美譽。
中午抵達舍夫沙萬,先到一間叫 La vue Panoramique Houda 的路邊餐廳品嚐今次旅程的第一次「塔吉鍋」(tajine)作午餐。塔吉鍋最早起源於北非摩洛哥,由於沙漠缺水,於是發明了塔吉鍋,原理是:烹煮食物時,水蒸氣會向上聚集到鍋蓋頂端,當水蒸氣冷卻後,隨著圓錐型的鍋蓋內緣再流回鍋內,水和蒸氣在鍋中循環,因此只需要利用食材本身的水分就能循環蒸煮,減少了用水、油和鹽的用量,還能保留食物的原汁原味。這間餐廳的牛肉塔吉鍋非常好味,牛肉煮得很「腍」,很鬆軟入味,可惜每人只有小童拳頭大小的一「舊」,大家都食到「舔舔脷」。
舍夫沙萬(Chefchaouen),或譯作「紗富彎」,被譽為「藍珍珠」的山城,一進入這個小鎮,感覺就是非常夢幻,放眼所及皆是深淺不一、不同色調的藍色,房舍的牆面、門窗、屋頂、街道、階梯都被髹成藍色、就連的士也是藍色。之所以全城髹上了藍色,據說1930年代時,猶太人躲避歐洲戰亂逃難於此,開始將屋牆塗上了藍色顏料,對猶太人來說,藍色代表天空,象徵上帝與天堂;而另一種說法則是藍色能夠降溫及防止蚊蟲。雖然難以證實何者為真,但當地居民至今仍然維持著這個傳統,每年皆會為房屋重新髹上藍色塗料。
我們由一個穿著傳統民族服裝的本地導遊帶領,在山城內左穿右插,謀殺了不少「菲林」(sorry,係儲存卡才對!)。遊覽完藍色山城小鎮,入住小鎮後山腳依山而建的特色旅館 Hotel Ziryab,晚餐在旅館吃,是每人一小鍋的檸檬雞塔吉鍋、和摩洛哥人餐桌上必有的西樵大餅形狀的硬皮麵包(khobz)。
艾西拉(Asilah) |
到處都見壁畫。 |
藝術家的作品。 |
一望無際的田野。 |
到處都見到大大小小的清真寺。 |
藍色的清真寺。 |
見到藍色的屋宇,表示已經抵達舍夫沙萬。 |
舍夫沙萬(Chefchaouen)全景。 |
在這裡食午餐。 |
先吃塊硬皮麵包(khobz)。 |
八小碟,都是些醃漬食物。 |
首次嚐試塔吉鍋(tajine),買定離手!開! |
牛肉塔吉鍋 |
牛肉塔吉鍋,來個近鏡! |
「藍色山城」前的廣場。 |
不同色調的藍色。 |
的士也是藍色。 |
由一個穿著傳統民族服裝的本地導遊帶領,進入山城。 |
從這個拱門進入山城。 |
這個BB坐在家門前。 |
左邊有個巨型頭像壁畫的建築物就是今晚我們入住的 Hotel Ziryab。 |
Hotel Ziryab |
![]() |
酒店有餅食和薄荷茶招呼等待 check-in 的住客。 |
晚餐檸檬雞塔吉鍋。 |
Day 5(12/03/2023 星期日)
早上6:00就被山城裡的雞啼聲和清真寺廣播的唸經聲 morning call 弄醒,今早氣溫只得攝氏9度,還要在露天地方吃早餐,很有鄉村風味!早餐後步行下山,乘車到菲斯。
菲斯(Fez)是摩洛哥北部古城和穆斯林宗教文化中心,為四大皇城中最古老的一個,號稱藍色皇城,建於八世紀,城市分古城、舊城和現代化新城3部分。該城有建於 9 世紀的卡魯因大學(University of Al-Karaouine),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大學,也是阿拉伯和伊斯蘭世界的高等學府。整座城市放眼望去皆是深淺不同的黃色。古城保存著最完整的阿拉伯建築群原貌,裡面九千多條狹窄彎曲的小巷,縱橫交錯,彷如迷宮,遊客如沒有嚮導帶領,肯定會迷路。由於街道狹窄,機動車輛是無法通過的,只能步行,主要運輸工具是馬、驢或平板車。
中午抵達菲斯,先到舊城區麥地那(Medina)市集,「麥地那」這個詞是指任何伊斯蘭城鎮中的古老城區,菲斯麥地那是阿拉伯世界裡,保存得最為完好的古代城區,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。我們在本地導遊帶領下,穿過市集,在一間古色古香的餐廳吃午餐,是塔吉鍋牛肉丸,不過味道比昨天在舍夫沙萬吃的差大遠了!
午餐後繼續遊覽古城區,到古蘭經學院(Bou Inania Madrasa 欣安尼亞神學院)參觀,古蘭經學院是卡魯因大學的一部分,當地的穆斯林到了4歲,都需要來到這裡學習古蘭經。
然後,導遊帶我們到一間織布店參觀,其實是購物時間,一些團友買了阿拉伯式頭巾,預備明天進入撒哈拉沙漠時以作「扮嘢」之用。
終於,來到聞名於世的菲斯皮革作坊,皮革鞣製和染色是菲斯人數百年來的傳統手工藝,走進皮革作坊,只見上百個五顏六色的大染缸,色彩斑斕。據說皮革廠所用的染料都是天然的,為了去除腐肉、軟化皮革和加固顏色,染料裏面會加入鴿子屎、牛尿和石灰水,因此會散發著濃烈的腥臭刺鼻氣味,雖然如此,但卻是遊客喜歡的一個好去處,真正是「臭」名遠播!進入皮革染廠前,每個人都分到幾片薄荷葉,不是用來泡摩洛哥人喜歡喝的薄荷茶,而是給遊客放在鼻子上掩蓋惡臭用的!
之後導遊又帶我們到一間製造陶瓷器的店子參觀,也是購物時間。
最後,到建於十六世紀之北古城堡,由此可眺望整座菲斯千年古城。
今晚入住 Zalagh Parc Palace Hotel,這酒店的房間佈置得古色古香,有阿拉伯風味。晚餐在酒店餐廳食自助餐。
離開 Zalagh Parc Palace Hotel 前留影。 |
離開舍夫沙萬。 |
菲斯(Fez) |
進入菲斯舊城區麥地那(Medina)市集。 |
![]() |
帶領我們在菲斯古城內遊覽的本地導遊。 |
菲斯舊城區麥地那(Medina)市集。 |
不曉得分別這隻是驢還是騾,牠是這裡的主要運輸工具。 |
在這裡午餐。 |
例牌八小碟和硬皮麵包。 |
塔吉鍋牛肉丸。 |
本地導遊帶領下,在九曲十三彎的窄巷和擠擁的市集內左穿右插。 |
古蘭經學院(Bou Inania Madrasa 欣安尼亞神學院) |
學生在這些小房間內修習古蘭經。 |
導遊帶我們到織布店參觀(即是購物)。 |
進入皮革染廠前,每個人都分到幾片薄荷葉。 |
五顏六色的大染缸。 |
這個傻女人竟然把薄荷葉塞進鼻孔裡!真係咁臭咩?唉! |
皮咕臣。 |
參觀陶瓷器作坊,也是購物時間。 |
燒製陶瓷的電窯爐。 |
窯內剛燒好的陶瓷器。 |
在北古城堡上眺望整座菲斯千年古城。 |
中間綠色屋頂的就是古蘭經學院。 |
Zalagh Parc Palace Hotel |
Day 6(13/03/2023 星期一)
在酒店食了個全「包」宴早餐,由於今天長途車往艾佛德,約400公里,要7-8小時,所以7:00出發。
途經伊夫蘭(Ifrane 或譯作伊芙蘭),伊芙蘭是阿特拉斯山脈上的小鎮,海拔1,650米,是摩洛哥著名的滑雪和避暑勝地。紅色三角形屋頂與草坪、到處種滿各種鮮豔花朵,在冬天配上雪景時,令人有置身歐洲的錯覺,有「小瑞士」的美譽。有一座由一個德國士兵於二次大戰時所雕刻的石獅子,成了所有觀光客到此一遊的地標。
中午在中途的米德特(Midelt)地區的 Hotel Taddart 午餐,吃爐烤鱒魚,味道一般。餐後繼續行程,在途中的埃爾拉希迪亞(Errachidia)停車拍照。
下午4:00左右抵達艾佛德,入住 Kasbah Hotel Chergui。在酒店房內休息梳洗30分鐘,出發乘四驅車進入撒哈拉沙漠看日落。
艾佛德(Erfoud)是進出撒哈拉沙漠其中一座沙漠綠州,到處種滿棕櫚樹和椰棗樹,盛產棗子,是全國棗子主要來源地之一。撒哈拉沙漠在五百萬年前原在海底,因地殼變動升高而成了沙漠,堆積了十分多的古代海洋生物化石,像三葉蟲、菊石等。
撒哈拉沙漠(Sahara Desert),西臨大西洋,東至紅海,北濱地中海,南達蘇丹地區,橫亙北非,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,將北非的阿拉伯世界和南方的黑色非洲隔開,使非洲大陸形成了南與北兩個風貌迥異的世界!
四驅車抵達沙漠的邊緣,我們騎駱駝走上沙丘,一串串的遊客駱駝隊,在沙丘上漫步,黃昏的斜陽把駱駝隊長長的影子照在像麵粉一樣幼細的沙子上,加上壯麗的沙漠景色,實在令人陶醉!!
菲斯的晨光。 |
途經有「小瑞士」美譽的伊夫蘭(Ifrane)。 |
其實我們在這裡借廁所而已。 |
德國士兵於二次大戰時所雕刻的石獅子。 |
開始進入沙漠邊緣,一片黃土。 |
初見雪山。 |
這裡海拔2,188.3米。 |
阿特拉斯山脈(Atlas Mountains) |
在米德特(Midelt)地區的 Hotel Taddart 午餐,遠眺阿特拉斯山脈(Atlas Mountains)。 |
沙漠邊緣的綠洲。 |
沙漠邊緣的綠洲。 |
在途中的埃爾拉希迪亞(Errachidia)停車拍照。 |
酒店門前剛發生車禍。 |
今晚住宿的 Kasbah Hotel Chergui。 |
酒店內有薄荷茶款待入住的旅客。 |
整裝預備進入撒哈拉沙漠,像不像一個等待丈夫(即是我)的阿拉伯新娘? |
進入沙漠前下車拍照。 |
駱駝們正在乖乖的等著我們。 |
![]() |
太陽下山了,駱駝回家了! |
在摩洛哥,大多數酒店的廁所裡,除左邊的正常馬桶外,都會設有右邊的東西,初時我們都疑惑,研究有甚麼用途?原來是我們孤陋寡聞,這玩意叫做 bidet ,中文叫「坐浴桶」,是讓人如廁後,清潔私處用的!是法國人的傑作,由於宗教原因,流行於南歐和北非。日本人把兩者結合為一,並把它發揚光大,稱之為「溫水洗淨便座」(ウォシュレット 台灣叫作「免治馬桶」)。 |
Day 7(14/03/2023 星期二)
早餐後出發到歐薩薩,先到化石工藝廠參觀購物,然後沿着著名的城堡大道(Kasbah Road)進發,城堡大道是指亞特拉斯山脈南部,貫穿整個達代斯河及托德拉河谷地,越過草原、沙漠和高原的路段。兩旁是綿延不斷的綠色棕櫚樹和由朱紅色黏土所建成,曾經是當地大家族宅邸的城堡,多半建於17至18世紀,「Kasbah」這個字代表著舊城堡、堡壘的意思,在一路荒涼的大漠中,特別顯得宏偉壯觀,是摩洛哥最美、最吸引人的沙漠特殊景觀。
途經廷吉爾(Tinghir 或譯天吉爾)這個城鎮,廷吉爾是夾在大阿特拉斯山脈(Atlas Mountains)間的沙漠綠洲小鎮,這裡有個著名的景點:托德拉峽谷(Todra Gorges 或譯作特德拉峽谷),峽谷位於高原的巨大斷層,將阿特拉斯山脈從中切斷,峽谷矗立于阿特拉斯山脈,貫穿大亞特拉斯山脈南部,被譽為世界上最壯觀的峽谷之一。峽谷高達300公尺、卻只有10公尺寬度,從山上流下的雪水,匯成谷底的小溪,非常清澈,被稱為「沙漠甘泉」。高聳的山壁阻隔了沙漠的熱浪,走進峽谷中,感受到陣陣清涼撲面而來。
在前往托德拉峽谷的路上,看見兩旁有很多井口,是沙漠居民在有地下水的地方開挖水井,只見一路延伸的水井取水口,類似中國新疆的「坎兒井」。
午餐在廷吉爾,是塔吉鍋炆雞,雞看來很大隻,但肉很乾很「鞋」,不好吃。午餐後繼續行程,到玫瑰產品店購買摩洛哥著名玫瑰谷出產的玫瑰精油、玫瑰水等化妝品。
抵達歐薩薩,不停留,先直去距離歐薩薩約一小時車程的埃本哈杜古城(Ait Benhaddou 或譯作阿伊特本哈杜),用赤紅色泥土及乾草建造的房屋,是摩洛哥原居民「柏柏爾人」的村落,多個村落結合起來,在一個山丘上由狹窄巷道貫通而構成的大城堡,背靠雄偉的阿特拉斯山脈,中間有河流分隔,面向沙漠綠洲。
之後回歐薩薩,歐薩薩(Ouarzazate)是一座沙漠綠州城市,亦是進出撒哈拉沙漠之必經之路,位於阿特拉斯山脈與撒哈拉山谷之間,被譽為「沙漠之門」。歐薩薩也是電影工業的重鎮,擁有全國最大的製片廠阿特拉斯影城(Atlas Studios),許多著名荷里活電影和電視劇都是在此拍攝,被譽為「摩萊塢」(Mollywood)。
今晚入住 Hotel Club Hanane,在酒店吃晚餐。
去食早餐,這裡不是甚麼名勝古蹟,是我們住的酒店 Kasbah Hotel Chergui。 |
化石 |
「菊石」化石。 |
「三葉蟲」化石。 |
摩洛哥式「坎兒井」。 |
摩洛哥式「坎兒井」。 |
婦女在小溪邊洗衣服。 |
又一個綠洲。 |
托德拉峽谷(Todra Gorges) |
托德拉峽谷(Todra Gorges) |
廷吉爾(Tinghir)。 |
塔吉鍋炆雞。 |
橄欖樹 |
再見阿特拉斯山脈(Atlas Mountains)。 |
購買摩洛哥著名玫瑰谷出產的玫瑰精油、玫瑰水等化妝品。 |
沿阿特拉斯山脈的公路旁,都建有電纜杆和手機訊號發射站,所以在車上也可以上網。 |
路旁售賣陶瓷碟的攤檔。 |
背後就是埃本哈杜古城(Ait Benhaddou)。 |
埃本哈杜古城(Ait Benhaddou) |
從埃本哈杜古城下望。 |
從埃本哈杜古城下望。 |
CLA Studios,一間較小的電影製片廠。 |
摩洛哥最大的電影製片廠阿特拉斯影城(Atlas Studios)。 |
歐薩薩市內的樓盤廣告。 |
入住 Hotel Club Hanane。 |
Day 8(15/03/2023 星期三)
早餐後出發到馬拉喀什,要走200公里,約需4小時。途經市內的歐薩薩電影博物館(Museum of Cinema Ouarzazate),下車在門外拍照,然後沿亞特拉斯山脈上山,經過今次旅程高點2,260米公路旁的Col du Tichka後,於下山途中,在一間售賣摩洛哥著名堅果油的店舖 Argane Tichka 停留,亦是鴨仔團的必定節目。
下午1:00左右抵達馬拉喀什,先在市集一間叫 Ksar El Hamra 的餐廳食午餐,係卡巴牛肉塔吉鍋,已經對此沒有太大期望了!
馬拉喀什(Marrakech 或譯作馬拉卡治),位於摩洛哥西南部,坐落在峯頂終年積雪的大阿特拉斯山腳下,是摩洛哥四大古都之一,雖然位處沙漠邊緣,但氣候温和,草木繁茂,有「南方的珍珠」之稱。在摩洛哥原住民柏柏爾人的語言中,馬拉喀什意為「神的土地」,古時候,進出撒哈拉大沙漠的駱駝商隊來到此地,彷彿來到天堂一樣,因此馬拉喀什又被稱為「最快樂的不夜城」。
跟其他摩洛哥古都一樣,馬拉喀什也是由現代化新城區(Gueliz)和舊城區麥地那(Medina)組成,舊城內多數建築及房舍都以紅褐色岩石泥土建成,所以馬拉喀什是「紅色皇城」。
午餐後到馬若雷勒花園(Jardin Majorelle Garden)參觀,馬若雷勒花園原屬於法國畫家馬若雷勒(Jacques Majorelle)所有,開放給公眾入內。馬若雷勒去世後,法國服裝設計師聖羅蘭(Yves Saint Laurent)到馬拉喀什渡假時,發現了此花園,並且愛上了這座花園,認為這座花園可給他無限的設計靈感,只要他人在馬拉喀什,必定天天到訪,所以這個花園又有「YSL 的後花園」之稱。1980年當他知道花園將要被賣掉,改建為酒店時,毫不猶豫就買下了馬若雷勒花園,以阻止花園被拆的命運。買下後,他修復花園,入住馬若雷勒原住的別墅,更名為 Villa Oasis,除了私人別墅,其他花園部分還是開放給公衆。
差不多黃昏時,我們到站馬廣場(Jemaa El Fna 或 Djemaa El Fna,所以或譯作德吉瑪廣場)遊覽,是摩洛哥最大的露天市集,也是唯一被同時評為「世界物質文化遺產」和「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」的市集,這裡據說完全保持著一千年前的模樣,可以體驗到悠久的伊斯蘭和阿拉伯氛圍。熱鬧的市集內有各種傳統買賣如燈飾、餐具、皮革和各式乾果等;特色小食如燒烤肉串,鮮榨橙汁、塔吉鍋和聞名天下的蝸牛湯;街頭賣藝者如吹笛子的弄蛇人、算命的、牽著猴子的賣藝雜耍人、身上掛滿金黃水杯叮噹作響的賣水人、變魔術的和唱歌跳舞的一應俱全,彷如置身阿拉伯《一千零一夜》場景中。
遊覽完站馬廣場市集,先到今晚住宿的 Adam Park Hotel,稍為休息梳洗後,乘了差不多一小時車到一間叫 Chez Ali 的大型餐廳,在柏柏爾風格的帳篷內享用北非特色晚宴,今晚的主菜是烤全羊,還有雞肉庫斯庫斯(Couscous,是一種北非小米飯,常與肉或蔬菜一起燉煮),每桌約分得四分一隻羊,同桌其他人怕羊肉的騷味或覺得肥膩,淺嚐即止,但羊烤得皮脆肉香,沒有多餘的醬汁,正合我胃口,吃了很多(所以今晚回酒店後不用吃杯麵,嘻!)。
晚餐後欣賞著名的 Fantasie Show,表演內容包括非洲音樂、巡遊、肚皮舞、雜技、煙花、騎術及毛瑟鎗射擊等。
看完表演,回到酒店已經差不多午夜12點鐘。
Hotel Club Hanane |
歐薩薩電影博物館(Museum of Cinema Ouarzazate)。 |
歐薩薩電影博物館(Museum of Cinema Ouarzazate)。 |
羊肉店。 |
這裡海拔2,060.4米。 |
這裡海拔2,271.5米。 |
這裡海拔2,260米。 |
賣堅果油的店舖裡,有婦女示範剝堅果和磨堅果油。 |
堅果油的美容使用指南。 |
大出血! |
![]() |
據說,當地農夫讓山羊爬上堅果樹吃果實,山羊吃果實後,果核不能消化而排出,農夫就拾取果核,人手剝開硬殼,取出果仁磨油。 |
馬拉喀什(Marrakech)。 |
馬拉喀什市集。 |
在市集一間叫 Ksar El Hamra 的餐廳食午餐。 |
卡巴牛肉塔吉鍋。 |
排隊等候進入馬若雷勒花園(Jardin Majorelle Garden)。 |
馬若雷勒花園(Jardin Majorelle Garden)。 |
聖羅蘭(Yves Saint Laurent)死後,骨灰撒在馬若雷勒花園內。 |
![]() |
在馬若雷勒花園內嘆下午茶。 |
路邊的橙樹。 |
進入站馬廣場。 |
站馬廣場(Jemaa El Fna) |
蛇皮。 |
賣蝸牛湯的攤檔。 |
嚐試蝸牛湯。 |
夕陽下的庫圖比亞清真寺(Koutoubia Mosque)宣禮塔。 |
夕陽下的庫圖比亞清真寺(Koutoubia Mosque)宣禮塔。 |
Adam Park Hotel |
Chez Ali 餐廳。 |
烤全羊。 |
雞肉庫斯庫斯(Couscous) |
晚餐後欣賞著名的 Fantasie Show。 |
Day 9(16/03/2023 星期四)
早餐後乘馬車遊馬拉喀什城區,途經馬拉喀什規模最大的清真寺,庫圖比亞清真寺(Koutoubia Mosque),建於1195年,是摩洛哥最優美的藝術建築之一,也是馬拉喀什的地標。相傳在建造寺內宣禮塔時,泥土中混合了近萬袋香料,使清真寺散發出濃郁的香味,據說迄今依然芳香撲鼻,因此有「香塔」的美稱。由於清真寺不對非穆斯林開放,我們只能在馬車上遠觀,未能聞到香氣,可惜!
坐完馬車,到巴西亞皇宮(Bahia Palace 或譯作巴希亞皇宮)參觀,此宮建於1859年,皇宮深藏在舊城內一條小街道裡,在一幅不起眼的紅色門牆後,卻是座充滿了摩洛哥伊斯蘭風格的美麗宮殿建築,所用建材十分華貴,全部從意大利、印度和中國進口,裝飾極盡奢華。天井和花園隨處可見的雕花拱門和彩繪木窗天花、殿內貼滿了馬賽克瓷磚,非常精美。
之後,到今次摩洛哥10天遊最後的景點,萬拉華花園(Menare Garden),花園建於12世紀,面積達120公畝,是皇族避暑的夏宮,背靠長年積雪的阿特拉斯山脈,景色優美。萬拉華花園雖然叫做「花園」,但園內卻沒有花,只有1萬6千株橄欖樹和一個大水池。
其實萬拉華花園也沒有甚麼好景,而且由於要趕時間去機場,在導遊 Red One 催趕之下,大家只怱怱的在萬拉華花園轉了個圈,就乘車到馬拉喀什 - 邁納拉國際機場(Marrakech - Menara International Airport),乘搭土耳其航空公司15:15班機,於土耳其時間22:10抵達伊斯坦堡。
![]() |
乘馬車遊馬拉喀什城區。 |
![]() |
馬車途經庫圖比亞清真寺(Koutoubia Mosque)。 |
到巴西亞皇宮(Bahia Palace)參觀。 |
巴西亞皇宮(Bahia Palace)。 |
萬拉華花園(Menare Garden)。 |
橄欖樹。 |
馬拉喀什 - 邁納拉國際機場(Marrakech - Menara International Airport)。 |
機場外的吸煙區像個鳥籠,四面通風,不知有甚麼作用? |
Day 10(17/03/2023 星期五)
在伊斯坦堡機場等到凌晨2:05轉機,下午6點鐘左右回到香港,結束這次摩洛哥10天遊旅程。
在伊斯坦堡機場等候轉機。 |
伊斯坦堡機場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