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個星期前,閱報得悉「景賢里」於9月、10月和12月舉辦公眾開放日,問老妻有冇興趣去行吓?佢話OK!於是攞飛,今日就去咗參觀。
「景賢里」原名「禧廬」,是一座有超過80年歷史的豪宅,位於香港島半山司徒拔道45號,糅合中西方建築特色、是華南地區保存得最好的1930年代嶺南大宅。由早年香港富商李陞的女兒,也就是李寶椿的妹妹李寶麟及其丈夫岑日初興建,岑日初是廣東新會著名的殷商。1978年,大宅售予邱子文及其子邱木城,易名為「景賢里」,大宅又於2007年8月轉售予上任業主。景賢里原是私人物業,業主在2007年9月初在該址進行一些工程,拆除屋頂瓦片、石製器具及窗框。為免該建築物再受破壞,發展局採取緊急行動於2007年9月15日宣布景賢里為暫定古蹟及後2008年7月11日宣布為古蹟。政府2008年通過一項非原址換地方案,以保存及活化該歷史建築物。根據換地協議,政府把毗鄰景賢里一幅面積相若的人造斜坡批予景賢里業主,供私人發展用途;而業主則把賢里大宅和整個地段交予政府。業主除須按既定政策為換地支付十足市值地價,亦須斥資修復景賢里至古物古蹟辦事處滿意的程度。景賢里的復修工程於2008年9月展開,並於2010年12月大致竣工,政府隨後接管景賢里。
參觀完景賢里,落「寶雲道」,再沿「大坑道」、「樂活道」走到「銅鑼灣」。
 |
「圓廳」,又名「中餐廳」。 |
 |
「西偏廳」,又名「西餐廳」。 |
 |
「東偏廳」,又名「紫檀廳」,是會客廳。 |
 |
「照壁」 |
 |
養雞的地方 |
 |
工人工作和居住的地方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