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3月29日星期日

送別一代巨人 ── 李光耀



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今日國葬,官方以最高規格送別這名星洲之父,有幸我也參與其中!

今天上午一直下著大雨,我們先到市中心吃午餐,到差不多時間,就走到「老巴剎」旁的馬路邊等候靈柩車經過,雨愈下愈大,我們的衫褲鞋襪也濕透了。即使天氣如此惡劣,但無減星洲人民對他們的已故領袖致敬的心意,堅持在狂風暴雨中送別他們的國父。

儀式今日中午12時半在國會大廈開始。由新加坡海陸空三軍與警察部隊各派兩人的8人儀仗隊組成扶靈隊伍,把靈柩抬上拖曳炮架,置於玻璃罩中,由炮架靈車緩緩拖行,途經多個地標,代表了其人生和政壇足迹,走完人世最後15公里路程,讓其一生記掛的星洲人民夾道相送。國葬禮畢後,靈柩隨即送往火化,一代巨人化為一縷輕煙。

 
民眾觀看大屏幕直播在國會大廈內舉行的儀式

民眾冒雨夾道等候靈柩車經過






李光耀的靈柩


李光耀靈車路線圖


2015年3月28日星期六

一位真正的政治家 ── 李光耀



新加坡前總理、內閣資政李光耀,於新加坡標準時間2015323日凌晨318分因重症肺炎醫治無效逝世。剛巧這段期間我在新加坡,途經一個念場地,拍了一些照片。

在「淡濱尼」區 (Tampines) 內的一個悼念場地

民眾排隊向已故領袖照片鞠躬致祭



場內貼滿弔唁卡




地鐵站的顯示屏播放李光耀的照片

2015年3月15日星期日

饒宗頤文化館及荔枝角公園半天遊

今天唔行山,去咗遊花園,午飯後先到「饒宗頤文化館」沾染一些文化氣息,之後再到「荔枝角公園」散步,消磨了半天。

饒宗頤教授,國寶也,大名如雷貫耳,大家都認識,唔使我多所介紹,不過如想多了解他,可以按此


「饒宗頤文化館」前身是「荔枝角醫院」,原址多年來歷盡變遷,遠在1887年(光緒13年),粵海關於此設立九龍關分關。1902年英國殖民地「南非德蘭士瓦區」發現金礦,需招募販運大量華工到南非當礦工,俗稱「賣豬仔」,這批華工主要來自華中及華北地區,需在香港集合暫住,等待離港出洋,所以英國人於1904年在此興建臨時的華工居所「屯舍」,俗稱「豬仔館」,及後因為英國政府禁止招聘華工,屯舍因而從1906年被荒廢。

1910年改為控制疫症蔓延的隔離站;直到1920年代又改為「荔枝角監獄」,1931年加建中區和上區,設立香港的首個低設防女子監獄。

1938年,荔枝角監獄修建成為「荔枝角傳染病院」,專門醫治麻瘋病人。1948年改名為「荔枝角醫院」,其後曾成為天花、白喉、霍亂等疫病的隔離所,其後成為精神病院。

2000年由醫院管理局在此成立一所長期護理院「荔康居」,到2004年荔康居關閉,最後,在2009年於《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》下活化成為「饒宗頤文化館」。

饒宗頤文化館建築群,佔地約32,000平方米,分為上、中、下三區。下區設有藝術館、保育館及接待處,中區設有展覽館、博雅堂、餐廳、演藝廳,修學精舍及辦公大樓。上區是文化旅館「翠雅山房」,旅館由5座雙層歷史建築樓房組成,共設有89間客房。




「饒宗頤文化館」園區地圖

「饒宗頤文化館」




與饒宗頤教授合照








剛巧遇上正在表演的「明儀合唱團」

費明儀親自指揮




「荔枝角公園」內「嶺南之風」園區外,有印尼女子穿著民族服裝拍照。